爱途旅行网

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东南约一公里的台地上,总面积万平方米。它北依北鼓山南临河水。是年发现的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考古年代。
年至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平方米,文化层厚-米,最深的窑穴达-米。主要遗迹有房址座,灰坑个,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余种。遗物中以陶支架(座)和石磨盘最具特点。石器中有打制石器、打磨兼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三种,主要器形有石磨盘和石磨棒。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制成,以素面为主,主要器形有陶盂和陶支架(座)等。这些陶器成组器物出土点有处。经测定,磁山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年至前年。
在遗址发现了两座房基址,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在房基遗址器物中,有一烧土块,沾有清晰可辨的席纹,说明在年前这一带即编制苇席,考古学家称此器物为全国之最。磁山与女娲补天的凤凰山相距很近,这也为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为何产生于此,作了注脚。
在发现的个窖穴(灰坑)内有堆积的粟灰,一般堆积厚度为.-米,有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达米以上,数量之多是惊人的。这些粮食刚出土时,尚有部分颗粒清晰可见。以往认为粟起源于埃及、印度,磁山遗址粟的出土,提供了中国粟出土年代最早的证据。这一发现,把中国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七千多年前,填补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修正了目前世界农业史中对植粟年代的认识。
遗址内农业生产工具和粮食加工工具的使用,与粮食堆积的大量发现,证明磁山人已经摆脱了蒙昧状态,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并种植粟类作物。农业的发展,为饲养家畜提供了物质条件,而遗址内出土的狗、猪、羊、鸡等家畜骨骼,又是当时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佐证。在这里发现的鸡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家鸡,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家鸡。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饲养家鸡的年代,原以印度为早,约始于公元前年。
磁山遗址出土的标本和大量器物,为寻找中国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贵的线索。也说明早在多年前,河北南部太行山东麓的先人,有了比较发达的农业,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已经脱离了农业经济的初始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人已从事多项手工劳动,原始手工工业已成为原始农业、渔猎、采集生产及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磁山遗址,代表的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段以后的文化面貌,是考古工作的一项重要发现。它为研究和探索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的链环。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