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两江激荡水乳交融,处九省通衢兼收并蓄,细细品味方见神韵。”每每谈及武汉,人们都很自然地会想起唐代诗人崔颢的千古名篇,也会问起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其实,要真正看出武汉的神韵,怀想那古朴浓醇的古楚文化,黄鹤楼是远远包容不了的。曾经有记者问武汉的著名女作家方方:“如果你是一个导游,向一个外地人推荐武汉时,你认为看武汉的最佳视角在哪里?怎样看可以看出武汉的神韵?”方方脱口而出的是:坐在长江的入水口,比如说在晴川阁来看武汉是最好不过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汉水带着它的明亮,缓缓汇入浑浊的长江。两水激荡着的状态,是又排斥又交溶的。你细细凝视时,心里会蓦然地生出感动。
初入武汉乍一看,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实在称不上可爱。漫长炎热的夏日阳光,晃得你睁不开眼,出不了门;武汉话决不像吴侬软语那么体贴可亲,大嗓门吆喝出来的是武汉的火爆;“三天走不出大汉口”,不经意间透露出的是烦躁和无奈……
武汉以其特有的庞大和深沉包容了所有的抱怨和不满,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武汉又是另一种体验:初春天气的武汉白樱胜雪,夭桃灼灼,已经是一幅摇曳的胜景;吉庆街的鸭脖子和户部巷的早点,让人垂涎欲滴;江汉路上高挑的美女时尚妩媚,给城市的筋骨绕上丝丝柔情;长江浩荡,岁月无声,新生的楼宇和苍茫的历史正在组成一派楚天的新气象……
春天观樱和踏青,夏日寻柳兼垂钓,秋季探桂又品枫,冬至闻梅且赏雪。武汉正变得细腻起来,以不同的脸谱感动着人们的生活,每个细节都充满了初恋般的惊喜和温存。当江上落日的火红与两岸水杉的青黄交 相辉映的时候,武汉就少了一些粗犷的男子气,多了几分女子的娇柔清秀。
武汉由此也就兼具了男子的刚烈和女子的温存,静静地等待抱怨和牢骚平息,然后在你和它的过眼瞬间心神交会,在一刹那间爱上这座城市。生活在江城之中的人们,因为平凡却精彩的生活,因为丝丝缕缕的心灵相通,因为大武汉的质朴和包容,渐渐地就和城市相知、相爱,不肯相舍。
由于这座城市九省通衢的地位和包容杂合的文化,就表现出它的精芜兼蓄和变化多端。这其中以“吃”最为明显。“吃”之于武汉是一个异常丰富和活跃的字眼,武汉人天生就没有在家里吃早餐的习惯,所以,立于路间急匆匆的满头冒汗是一种酣畅淋漓,坐于摊前慢条斯理是另一种的悠闲自在。昨天刚开张的川味香辣蟹,必定转眼就会被湖南的口味虾所替代,而不经意间水煮财鱼又成了餐桌新宠;本土的鸭脖子、欢喜坨只有招待外来客人还偶然记起,酸辣粉、棒棒鸡悄然已成为武汉人的新爱……武汉和美食相恋向来是喜新厌旧,一饱口福也许才是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最有滋有味、天长地久的一场爱情。
热浪中铸就豪爽乐天,江湖里历练质朴精明,娓娓道来才显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言之,一方水土的性情最终还是要通过所养育的一方人来体现,这大抵也不会错。文化专家曾经试图从多个角度讨论过武汉特有的生活个性,最后却都要归结于这个城市里的人。男男女女们作为一座城市的形象代表,其个性中都不可避免地折射出地域特色。八百万人的脾性构建了大武汉的灵魂和筋骨,那种勇猛和直爽仿佛从汉口作为一座黄金码头开始,就存在于武汉人的传说和血液里面了。正如作家们所描写的那样,武汉男人是耿直的,武汉女人是爽快的,一吼一闹,一媚一笑,都那么直接、坦白。
老武汉人在汉口最老最深的巷子里长大,看着奔腾的长江从家门口流过,经历着一个个火辣辣且漫长的夏天。或许,通过他们,我们才最能感受到武汉人耿直的个性,爽利的作风、甚至是粗犷的腔调。那是这座城市给武汉人烙下的一种沁到骨子里面的印记,最直接,也最深沉。
武汉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气候之热天下闻名。虽然这火炉城市的排名某些时候或在某些地域可能会有变化,但武汉是断然不会少的。因此,武汉人的脾气之大,火气之旺纯属天然,无可置疑,无论男女,都表现在性子刚烈、动作粗野、敢想敢说、说了就做,在不了解的外地人看来,有时候就有点蛮横无理的意味。
武汉人除了脾气火爆之外,其次就是语言粗俗,屁大一点的小破崽子也言必称“老子”,骂必言“婊子”,这两个词经常挂在武汉人的嘴边,实在是有损于武汉这个大都市的光辉形象。据说有两个武汉父子两个对骂,其子曰:“老子要不是看你是老子的老子,老子一脚踢死你个老婊子养的。”其父回曰:“老子不看你是老子的儿子,老子早就搞死你个狗日的!”其情形虽夸张,但能流传出来,武汉人的粗俗或质朴也可见一斑。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此种情形大约也难以得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