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
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号称 峰,东西绵延 公里,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
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拨.米,山高为五岳之冠。恒山以道教闻名,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恒山,被称为紫岳、恒宗、常山,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
这里千峰竞秀、层峦叠翠,崖壁峭立,奇洞藏娇,烟云缭绕,溪漳潺流,百鸟争鸣,古有十八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宫寺等十多处建筑。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恒山都有过动人的描绘,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嵯峨,登北岳之高游“的描绘。唐代贾岛《北岳庙》诗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山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赞叹。唐代大诗人李白则在恒山留下墨迹“壮观“二字。(“壮”字右上角可见“太白”小字)
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现在飞石窟内的主庙,是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
恒山,做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
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称,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