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与越南接壤,辖县,州府在文山县。人称为“滇东南大门”。文山是因“东文山”自然地貌而得名。
全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较多,但也有海拔较低的谷地和较高的陡峻山岭。州内最高峰是文山县境内的薄竹山,海拔为米。山势巍峨,上耸千丈,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为全州盛景之一。
文山县城位于滇东南偏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比春城昆明暖,夏比春城昆明凉。县城状如葫芦,盘龙河自西北入境,蜿如玉带,绕城向东南而去。因而仅在.平方公里的县城区域内,即有石拱桥、钢混桥、吊桥、钢架桥等大小桥梁座,沟通南北,横贯东西,而且造型各异,集古今桥梁建筑于一炉。泰安桥最早,建于清雍正四年;西华桥最长,达米;东风桥横贯闹市,车水马龙;长虹桥居高视远,气势恢宏。其余盘水、回波、双龙……诸桥无不景物相宜,桥城文山之名即因此而得。伫立桥上,清风送爽,河中不时出现三五小船,柳岸时有悠然自得的垂钓人。清晨,桥下沿堤柳树之上,笼中画眉迎着朝曦婉转鸣唱,更是令人生发诗情画意。如果把文山县城比作一南国美人,那蜿蜒的盘龙河即是美人的项链,众多的桥梁即是项链上的钻石别针,熠熠生辉。城东北隅盘龙河畔有“盘龙公园”,园中有造型古朴的彝族火把节大型壁画浮雕,兰花展厅、蘑菇亭、龙宫、舞榭、葫芦池分布其间,但见花枝摇曳,树影婆娑,绿柳垂丝,楼台隐现,确是一绝妙憩息之所。州内生产田七(又称三七),故成为去全国文明的“三七之乡”。
三七起源于亿千万年前第三纪古热带的残余植物。三七对生长的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境。故其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我国西南部海拔米-米,北纬.附近的狭窄地带,包括云南省文山州和广西与文山交界的几个地方。云南省文山州为原产地和主产地。据有关文献记载,三七使用历史近年,栽培历史近
在祖国西南边陲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深山密林中,生长着一种“春苗如翠,秋实似火”的神草。关于这种神草,千百看来一直传诵着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猎手不慎坠崖骨折,他们将一种野草嚼烂敷于出血处,伤口就如漆粘物一样被封住了,出血停止,猎人居然能拄着猎枪步行回家;石匠砸伤脚掌,疼痛难忍,将神草捶烂包扎于伤处,马上止血止痛;产妇血崩,生命垂危,一把神草就将其从死神手中夺回。这种神草苗族的祖先将其叫作“山漆”,其神奇的功效在民间代代相传,因“山漆”与“三七”谐音,在流传中便被记作“三七”。
关于三七,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时候,一个叫张二的青年,患了一种疾病,口鼻出血不止,虽经多方医治仍无效果。一天,一位姓田的医生路过,他取出一种草药的根,研磨成粉给张二吞下,不大功夫,血竟然止住了。张二一家非常感激,并要求医生留下这种神奇草药的种子。
一年后,张二家的草药长得非常茂盛。恰巧,知府大人的独生女患了出血症,多方治疗不见好转,无奈只好贴出告示:能治好女儿病者,招其为婿。张二闻知后带上自种的草药,二话没说,拿出草药研成末给小姐服下。谁知不到一个时辰,小姐竟死了。知府大怒,命人将张二捆起严刑拷打,他被逼讲出实情。知府大人即令捉拿了田医生,并将其定为“谋害杀人”罪。临刑之日,田医生万般无奈,只好向亲自监斩的知府大人解释说:“此草药对各种血症都有疗效,但须长到三至七年才有效。张二所用之药,仅长满一年,本无药性,当然救不了小姐。”说罢,他从差役手中要过利刀,在自己大腿上划一刀,鲜血直流,他从自己的药袋中取出药粉,内服外敷,即刻便血止痂结,在场的人惊讶不已,知府大人后悔不已,只好放了田医生。人们为了记住这一惨痛教训,就把这种药定为“三七”,表示必须生长到~年才有用。因为此药为田医生所传,故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三七也被称作“田七”。
文山州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唐宋时,文山受南诏和大理的统治,明代隶设临安府,广南府,广西府。清代改土归流设升化府,县和麻粟坡督办署。年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设文山、砚山、西畴、马关、麻栗坡、邱北、广南、富宁县。
文山物产丰富。有世界第一的名贵药材三七,还有辣椒、烤烟、八角、草果、阳荷、南药、食用菌类等。文山有杉木林万亩,草场万亩;矿产资源有类种,矿床个,锑、锡、锰储量分居全国第二、三、八位,此外还有铝、金、银、铅、铜、镍、磷、大理石、沸石、膨润土等一批具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有.万千瓦,已探明煤炭储量亿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