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途旅行网

古村郭峪

郭峪古城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头雉堞林立。城内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现存明代民居院;明崇祯十一年修建的蜂窝城墙,高米,宽米,长米;元代修建的汤帝庙,尚存米高的挑角戏台及罕见的九开间大殿。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对郭峪村现存古建给予了高度评价。
郭峪往日的繁荣是由杰出的古人创造的。郭峪一向有耕读之风,明清两代郭峪村出过名进士、位举人、余名贡生,郭峪“官侍郎、巡抚、翰林、台省、监司、守令者尝不绝于时”。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山村,有如此众多的显赫人物,可见当时人文之鼎盛。他们各自都为自家建起了能表示自己身份、地位、财富、价值的住宅院,并把儒家礼制观念体现在村落、户宅的建筑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至今保存较好的宅院有处、房屋间,院落之间多数还可以相通。为数众多的高大的牌楼式门楼,木结构的二层楼居,各种砖雕、木雕、影壁、匾额、对联、街铺、小巷、碑刻等也满布城中。
郭峪城:据碑刻记载,郭峪村曾在明崇祯五年(年)数次被流寇蹂躏,乡人惨遭屠杀,死残八九。明崇祯十一年(),村绅为了防御农民起义军,修建了郭峪城。是年农历正月十七动工,十月峻工。城高米,阔.米,城周米,城内面积.万平方米。城堞个,东、北、西城门座,另有东水门座、有敌楼座、窝铺个,转角有木亭。为辅助城墙又增建窑洞,一便居住,一便防守。窑凡三层,共眼,故名蜂窝城。这些窑洞具有战时贮存军械、粮食、药材和藏兵的功能,比普通民居更具防止火攻的功能,体现了建城者的聪明才智。城墙上置有城防铁炮数十门。城内居民多为明末建筑,城中心建有七层豫楼一座,十分醒目。
郭峪城历经多年风雨,城垣残破,民国年间范月亭任村长时,曾对城墙进行了规模较大的维修,维修后,敌楼威严,雉墙整齐,城上四周骑马可通。土地改革时,城窑分给了村民个人。建国以来,村民建房,村里搞公共建筑,拆用城窑城墙砖石,郭峪城被严重破坏。年,村里投资万元,对城东门右侧一段城墙及城上的奎星阁、菩萨阁进行了维修。郭峪城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帝庙:俗称大庙,位于西城门内,址高米,为村之社庙。于元至正年间(--)创修,明正德年间(--)扩建,嘉靖年间曾毁于火灾,修复于万历年间,清顺治九年()又拆旧整修。全庙分上下两院,规模宏大,庄重肃穆,气势非凡,上院前沿有石栏,中有石梯可通上下。北面为正殿,面宽九间,进深六椽。东西殿各三间,角殿各三间。下院东西两面为两层楼房,各下下间,上为看楼,下为住房及客房,南面上为戏台,下为山门,两旁又各有角楼,为储藏室,门外西侧有钟鼓楼。旧社会此庙为村社活动场所,村内重大事情都在这里商定和办理。民国年间,村公所设于此庙。范月亭任村长时,曾在这里禁烟禁赌。新中国成立后,敢曾在此设立村、乡公所、大队部、保健站等。
豫楼:位于村之中央,建于明崇祯十三年(),和郭峪城同为防御农民起义军的军事建筑。楼长米,宽.米,高米,七层建筑。底层墙厚米,随楼层递高逐级递缩,直至第七层,墙厚.米。第一层为暗层,系单孔砖拱窑构成。内置有石碾、石磨、水井、暗洞,暗洞通过石门,进入暗道,暗道由砖拱成,共两条,均可通向城外。第二层为五孔砖窑构成,朝东正中门额上镶有泽州庠生王珩所题豫楼二字,有炮眼个。三层以上,均为梁檩木板盖顶。七层之上四周为砖堞。砖堞之上,又起檐封顶。楼顶四角,挂有四个铎铃,于风中叮呼作响。楼四角垂直,四墙平展,数百年风采依旧。豫楼之“豫“即防御、居安思危之意。楼与城为同体结构,城为蜂窝城,楼为蜂窝把,结构得体。楼雄居城中,登顶可了望方圆数十里。
此外,郭峪古城还存有明代巨观——白云观,具有“山上山,庙中庙”的奇特景观;号称“无梁庙”的文昌阁,高踞于苍龙岭上的松涛云海之中,登临有如入仙境之感;现存明清官宅民居多院余间,其中有清朝名相陈廷敬的九世祖居,被我国古建专家称为“中国民居之瑰宝”。
郭峪不仅古代辉煌,今天也是晋城市闻名的小康村,工农业总产值多万元。近十多年来,全村老年人在苍龙岭开山值树多万株,受到省、市多次表彰。郭峪人立志大力挖掘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旅游,古村·郭峪将以它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给游人以特殊的、美的享受。